電車快充與慢充在成本上有何差異?
電車快充成本通常比慢充高。一方面,快充站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高昂,這些費用會在一定程度上轉嫁給用戶,使得快充每度電費用相對較高,如直流快充樁每度電費用基本在 1.5 元,閑時約 1 元 ,而交流慢充樁每度電費用一般高出 0.2 到 0.5 元。另一方面,快充因電流大易使電池產(chǎn)生虛電,續(xù)航相對慢充少 15% - 20%,也間接增加了成本,所以快充成本整體偏高。
從充電器的角度來看,快充充電器的安裝和維護成本也不低。快充需要強大的電力支持和復雜的電路設計,這使得其充電器造價更高,后續(xù)的維護也需要專業(yè)技術和資源,進一步拉高了整體成本。而慢充充電器相對結構簡單,安裝成本低,維護也較為容易。
在電費收取上,不同運營商、不同用戶類型以及不同充電時段,都對快充和慢充的成本有著不同影響。不同運營商收費有差別,例如國家電網(wǎng)慢充約每度電1.261元,快充約0.607元;特來電慢充約1.6元,快充約1.462元等。居民與非居民用戶也有不同,居民家庭住宅及執(zhí)行居民電價的非居民用戶中的充換電設施,用電價格執(zhí)行居民合表電價,還能選擇電度電價或峰谷分時電價,像山東地區(qū)深谷時段電價為每千瓦時0.222元,高峰時段為0.585元。在這樣多樣的收費標準下,成本差異也隨之變化。
另外,充電方式本身也影響著成本。慢充充電時間長,但對電池損傷小,從長期維護電池的角度看,減少了電池更換等額外成本;快充雖然充電速度快,但可能對電池有一定損傷,可能在未來帶來電池維修或更換的費用增加。
總之,電車快充與慢充在成本上的差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從基礎設施建設、充電器到電費收取以及對電池的影響,這些因素相互交織。用戶在選擇充電方式時,要綜合考慮自身的使用場景、充電時間、所在地區(qū)的收費標準等,權衡快充的高效與慢充的經(jīng)濟,從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