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人駕駛智能汽車的技術瓶頸有哪些?

無人駕駛智能汽車面臨著諸多技術瓶頸。

首先是技術制約,包括單車智能自動駕駛和車路協(xié)同自動駕駛兩種路線,前者更容易從技術層面落地,后者則更多得到政策支持。目前還無法做到 100%自動駕駛,且一些企業(yè)只能做單一場景量產。實現(xiàn)高階自動駕駛,車載傳感器數量增加會提高成本。

其次,精確導航技術很關鍵,要達到厘米級精度,否則無法實現(xiàn)完全自動駕駛。道路也需升級改造,車道線要清晰,紅綠燈設置要規(guī)范。人工智能技術要高度發(fā)展,并與導航和物聯(lián)網技術融合。

還有,道路交通法需修改完善,明確無人駕駛的道路規(guī)定和事故責任認定。

在語音識別控制技術方面,使用場景有限,嘈雜環(huán)境中難以分辨特定聲音曲線;中文識別技術難度高,無法顧及所有詞語含義和方言;交互模式不成熟,需要特定詞匯喚醒,反應時間長,回答生硬;誤操作幾率大,汽車誤操作可能影響安全。

自動駕駛技術路徑存在爭議,我國更偏向類似特斯拉的漸進路線,但此前特斯拉車主使用輔助駕駛模式致死案例令人擔憂。如何保證低級自動駕駛階段駕駛者安全成熱點。

感知系統(tǒng)對異形障礙物識別和分類有很長路要走,激光雷達在測距、激光器、激光波長、探測器、掃描模塊等方面技術路線未統(tǒng)一。決策規(guī)劃方面,面對極端場景,如車里是孕婦或后面是特殊任務車輛,基于規(guī)則的自動駕駛決策規(guī)劃模塊難以應對。端到端自動駕駛采用的深度神經網絡是黑盒子,出現(xiàn)問題時難以對癥下藥,只能靠更多數據訓練解決。

此外,還面臨復雜天氣下的感知能力、安全設計、網絡安全、法規(guī)不完善、公眾接納度低等問題。

特別聲明:本內容來自用戶發(fā)表,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。

車系推薦

探岳
探岳
19.89-25.99萬
獲取底價
阿維塔07
阿維塔07
21.99-28.99萬
獲取底價
奧迪A4L
奧迪A4L
28.98-40.08萬
獲取底價

最新問答

不同類型的車子年審時間規(guī)定各有不同。營運載客汽車注冊后前5年每年檢驗一次,超5年每6個月檢驗一次;載貨汽車和大型、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,前10年每年檢驗一次,超10年每6個月檢驗一次;小型、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,前6年每2年檢驗一次,超6年每年
汽車改色的價格區(qū)間跨度較大,從幾百元到數萬元都有。這主要是因為改色方式多樣,包括貼膜和噴漆。貼膜改色,國產膜多在 4000 元至 12000 元,進口膜在 8000 元至 60000 元;噴漆改色因車型、人工費用等不同,一般家用車 8000
高溫烤漆房和普通烤漆房在溫度、結構、性能等方面存在諸多區(qū)別。高溫烤漆房工作溫度遠高于普通烤漆房,能滿足特殊材料的高溫烘烤需求,比如防盜門的塑料粉末噴涂。在結構上,高溫烤漆房多為拼裝式,采用特殊墻板,密封和保溫性更佳。性能方面,高溫烤漆房節(jié)能
踏板摩托車150適合長途騎行,但有一定局限。150踏板摩托車只要車輛狀況良好,駕駛員體力耐力足夠,就可以勝任長途騎行。不過,它主要為城市和短途出行設計,動力性能相對較弱,油箱較小續(xù)航里程有限,舒適性和耐用性也不如專為長途設計的摩托車。但只要
上劃加載更多內容
AI選車專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