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行千里 探知神州 云南-西藏游記(上集)

2019-06-01 00:10:21 作者:索安國

 
僧人們辯經(jīng)
 
藏式火鍋

  走出洋塘康參,再往上就是扎倉大殿,途中還有不少僧舍。高原正午的陽光燦爛而炙熱,將小院照耀得明暗分明,煨桑爐也顯得更為純凈。“桑”是藏語,為“清洗、消除、斷除、驅除”之意,同時“桑”也引伸出了祭祀獻供的含意,在藏語中“煨桑”已成了祭祀神靈的代名詞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煨桑一般是在桑煙爐上,圖中乳白色爐狀物體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拾階而上,有不少地方在大修土木,攪拌機,石灰粉堆放在一起。工人小伙兒用三合板搭建起臨時的滑梯傳遞磚頭,用塑料兜桶撿起一摞紅磚,抖送下去,很是輕快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來到平臺拐角,我便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小姑娘,一人蹲靠在墻邊,嬌嫩的小臉躲在帽檐下,手里拿著泡泡管兒。幾分鐘的時間里,不少游人、僧人從她面前而過,她的神情有些呆滯,我怕驚擾到她,便在遠處按下快門。

  近一點、再靠近一點,她抬頭望了望我,很顯然她知道我在做什么,不過她并不為所動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回程的路上我再次碰到這個粉棉襖小姑娘,被媽媽拉著手,她的媽媽應該是寺廟中小品店的工作人員。也許她是看慣了這來來往往的游客,對于拍照這樣的事早已司空見慣,見怪不怪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年齡稍大的僧人們坐在石階上曬太陽,他們之間并無交談,也許這樣與自然接觸,更能堅定他們的信念,使他們與那些看不見的神靈相會相遇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在扎倉大殿下的廣場處,身著紅袍的僧人們采用各式各樣夸張的手勢和豐富的肢體動作,時而手揮念珠,時而怒目而視,時而單腳獨立并大力擊掌,言詞非常激烈。

  乍一看,還以為是在吵架。 同行的伙伴告訴我,這是在辯經(jīng)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辯經(jīng)指的指按照因明學體系的邏輯推理方式,辯論佛教教義的學習課程。

  辯經(jīng)的起勢是拍手,每次提問時,先退后幾步,跟著右手把念珠一甩,套到左臂上,前跨步,右手高高舉起,用力一拍左手,一個炸雷般的拍手聲便響在了坐著的喇嘛頭上或額前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主要可分為對辯和立宗辯兩種形式。

  對辯指辯者二人,其中一方提問,另一方回答,且不許反問;告一段落后再反過來,直至一人無法問出。

  立宗辯指辯者無人數(shù)限制,立宗人自立一說,待人辯駁,多坐于地上,只可回答不可反問;問難者稱“達賽當堪”,即“試問真意者”,不斷提出問題,有時一人提問,有時數(shù)人提問,被提問者無反問機會。

  立宗辯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,也可鼓掌助威,舞動念珠、拉袍撩衣、來回踱步,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各種奚落對方的動作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許多孩子很小就到寺廟出家學習,嚴格的寺規(guī)和平靜的生活并沒有抹去他們天真、開朗的天性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我們離開之時已過正午,聚集的游客逐漸散去,但有種信仰始終不散,那就是這些僧人們的信仰,如同深刻在骨血中的痕跡,確鑿、切實、堅定不移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出松贊林寺不遠,就有一家傳統(tǒng)的藏式火鍋餐廳,跨進餐廳回頭看,正是松贊林寺的壯闊景象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藏式火鍋與老北京涮鍋類似,都采用銅鍋內(nèi)加火炭。湯汁或食物碰濺到鍋壁上,就會“吱吱”作響。將葷菜、素菜放入燉鍋中,加入牦牛高湯一起燉;周邊再加藏香豬肉、青稞面餅等小食;油碟較為簡單,是最基本的蔥、蒜、香菜、辣醬等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 
“其宗”三江穿越起點
 
巖石的分類

  從松贊林寺景區(qū)出發(fā)至維西縣,沿途是深邃的山谷與莽莽的叢林,星星點點的屋舍聚集在一起。

  這些人家大都是三到四層小樓,土黃色的外立面顯得高大厚實,房頂用復合材質(zhì)覆蓋并多采用藍色,它們和周圍環(huán)境融合到了渾然一體的地步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內(nèi)部結構一般分為三層,一層比較低矮,用于牲畜御寒;二層有廊道,一家人居??;三層是封閉的閣樓用來儲存雜物。屋頂由木板鋪成并置壓石頭,修建這樣的房屋,用木量非常大。

  它是香格里拉壩區(qū)藏族居民千百年來適應自然環(huán)境的產(chǎn)物,白天防曬,夜晚御寒,通風防潮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“其宗,三江穿越起點”的石碑矗立在道路左側,至此,我們將正式開始穿越橫斷山脈三江并流區(qū)域的行程。那何為三江并流?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大約在四千萬年以前,也就是恐龍在地球上滅絕之后,印度大陸板塊向北漂移,緩緩地沖撞到歐亞大陸板塊上,于是青藏高原從亙古汪洋里隆起并高聳云天成為世界屋脊。

  與此同時,青藏高原東南部邊緣的地殼強烈擠壓扭曲,在地球上形成了幾道大的褶皺,那些本來東西橫亙的大山忽然成了南北縱向的橫斷山脈,緊緊將發(fā)源于古拉山和喀喇昆侖山的金沙江、瀾滄江、怒江三條大江夾住,形成了山高、谷深、水急的“三江并流”壯觀景象。

  在地圖上一眼就可以看出,這是一片巨山大江縱向密集的獨特區(qū)域,在這里,金沙江、瀾滄江、怒江三條大江之間的直線距離僅66公里多一點,而怒江與瀾滄江相距最近點不到19公里。三條大江之間為云嶺山脈和怒山山脈分隔,又為高黎貢山等大山所挾持,擁有得天獨厚的地質(zhì)地貌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于是成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(chǎn)公約的天然摹本。

  2003年7月,三江并流區(qū)域的170萬公頃的大地、雪山和江河被列入了世界遺產(chǎn)名錄。

 
“四江并流”概念的提出
 
最先跨越金沙江

  此外我們還提出了“四江并流”的重要概念,并將實地考察。在三條大江的左側還有獨龍江,從南至北在我國境內(nèi)流程170多公里的獨龍江完全可以與怒江、瀾滄江和金沙江并駕齊驅。

  午后,我們先跨越了金沙江,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。因江中沙土呈黃色得名。又名繩水、淹水、瀘水。

橫跨四江 探尋古老民族 彩云之南 上集
車隊跨越金沙江。
 
隨行的地質(zhì)學家:劉小漢
 
抵達維西縣城

  先介紹第一位老師,劉小老師,1948年生,中科院博士研究生導師,主要研究方向為構造地質(zhì)與造山帶。此行,劉老師將與我們同行,一路上為我們講授地質(zhì)方面的知識,答疑解惑。

橫跨四江 探尋古老民族 彩云之南 上集

  第一課就是巖石的分類,巖石依據(jù)其成因可分成巖漿巖、沉積巖和變質(zhì)巖三大類。

橫跨四江 探尋古老民族 彩云之南 上集

  巖漿巖:巖漿是存在于地殼下面高溫、高壓的熔融狀態(tài)的硅酸鹽物質(zhì)。巖漿內(nèi)部的壓力很大,不斷向壓力低的地方移動,以至沖破地殼深部的巖層,沿著裂縫上升,噴出地表;或者當巖漿內(nèi)部壓力小于上部巖層壓力時迫使巖漿停留下,冷凝成巖。

  沉積巖:又稱為水成巖,是由成層堆積于陸地或海洋中的碎屑、膠體和有機物等疏松沉積物團結而成的巖石。

  變質(zhì)巖:地殼中的原巖由于地殼運動、巖漿活動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學條件的變化,即在高溫、高壓和化學性活潑的物質(zhì))滲入的作用下,在固體狀態(tài)下改變了原來巖石的結構、構造甚至礦物成分,形成一種新的巖石稱為變質(zhì)巖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  我們此行采集的巖石,劉老師都要帶回去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。

  晚上落腳在維西縣的金玉酒店,12層樓高的酒店絕對算得上這個小城鎮(zhèn)的觀景建筑了。縣城中多數(shù)為4-5層的樓房,密度很大,遠眺下去,整個縣城盡收眼底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傍晚時分的維西縣城。

  在每日行程的末尾,我會將入住的酒店的實景圖發(fā)出來,為大家在住宿方面提供一些參考。

五十鈴云南游記

五十鈴云南游記
維西金玉大酒店 地址: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新城22號

鍵盤也能翻頁,試試“← →”鍵

>>點擊查看今日優(yōu)惠<<

    相關閱讀
    點擊加載更多